据本土财经媒体报道,根据31省份2022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3年预算草案报告,今年财政部顶格提前下达的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额度,总规模首次超过2万亿元,高达2.19万亿元,比上一年增长50%。截至2月12日,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已经超过5700亿元。
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针对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,偿债来自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项目收益形成的专项收入。每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需要在3月份全国两会上确认,然后再逐步下达至各省市县,这使得发债时间往往集中在下半年。
为了尽早发挥债券资金使用效率,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,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%以内,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。这也使得各地能将发债时间提前到1月份。
多位财税专家表示,中央此前要求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,而超2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额度在去年底提前下达至各省市,目的就是让地方尽快发债,将债券资金尽早投向基建等重大项目,叠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,实现稳投资稳经济。
预计今年全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将超过去年的3.65万亿元,但受制于地方政府债务约束,预计增长幅度不会太大。各地应重在做好专项债项目储备、提高项目质量,加强管理,来提高专项债资金使用效率。